台灣進口的黃豆及玉米主要來自美國,因此據估計,進口的黃豆超過八成、玉米超過六成都是基改產品。 這 兩種作物也是最常見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劑,舉凡大豆卵磷脂、大豆蛋白、玉米澱粉等都來自大豆和玉米,換句話說,從餅乾、泡麵、嬰兒麥粉到口香糖,都可能是基改食品。 該如何著手才能確保吃的安心呢?其實在核准商業化生產的基改作業中,依生產比例不同,普遍性自然也有所差異,這裡提供 Natural News 評選出的 2012 年十大常見基改食物給大家參考。 🔔 十大項目分別是:玉米 Corn 、大豆 ( 黃豆 ) Soy 、棉 Cotton 、木瓜 Papaya 、水稻 Rice 、番茄 Tomatoes 、油菜籽 Rapeseed 、乳製品 Dairy products 、馬鈴薯 Potatoes 、豌豆 Peas 。 慎選非基因改造食品,由於只有超過 5% 的基改成分才必須依照「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辦法」予以明顯標示,而非基因改造食品可自行選擇是否標示,所以在檢查食品標籤時,一旦發現有基因改造標示就絕對不要買,因為這代表產品所含的基改成分很高。不過即使沒有標示也不能太安心,畢竟聚沙成塔,長期累積仍相當可怕。 這時建議你不妨留意成分, 明顯含有黃豆或玉米成分卻沒有任何標示,就應該多考慮 ,畢竟在這個飲食極度不安的時代,若非基因改造大多會特別強調;其次則是注意有沒有黃豆或玉米的衍生物 ( 見表 ) 有相關成分者,沒必要最好少碰,如果一定要買,則應選擇有標示「非基因改造」的品項。 📌玉米和大豆衍生物一覽表 玉米衍生物 大豆衍生物 玉米粉及細粒 味噌 果糖及果葡糖漿 ( 除另有指明非玉米 ) 醬油 玉米糖漿 植物蛋白 ( 通常是大豆 ) 麥芽 紅燒滷汁 發酵粉 ( 玉米澱粉是通常的填料 ) 豆腐 麥芽糖漿 大豆飲料 ( 蜜豆奶、豆漿 ) 麥精 大豆蛋白分離物或蛋白分離物 味精 豆豉 麥芽糊精 卵磷脂或大豆卵磷脂 山梨糖醇 麵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