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前教育】不被壓抑的孩子更自律
尊重孩子的差異性
尊重孩子的成長天性
正確看待孩子的身分
德國幼教工作者認為對幼兒來講最重要的是「玩」,因此,會透過玩樂來教育他們。教師只是一個觀察者、幫助者,要充分發揮幼兒的天性;這一點在德國幼稚園的實踐中表現得尤為徹底。可以說,德國的學前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把孩子當成獨立的、完整的個體看待,而不是把他們當成被約束者,被管教者來處理。
德國學前教育非常重視幼兒的心理需求,他們認為幼兒也有獨處的需要。因此,德國幼稚園,每間教室都有一個獨立的小空間提供給幼兒,被稱為「安靜角」。裡面一般有一個柔軟的墊子,上邊有很多布質柔軟的娃娃和公仔,有趣的靠墊,或是有個小沙發,讓不想參加團體活動的幼兒可以到這個角落,靜靜地坐著,淘氣的幼兒也可以在這裡翻跟斗發洩多餘的精力。
同時這種設計也為教師了解幼兒提供了可觀察的表徴,德國的幼稚園幼兒可以自己決定,無論畫畫、聽故事、去娃娃家、到戶外玩,絕對不會受到任何限制。對於午餐和午睡,教師也很尊重幼兒的意願。另外,幼稚園提供專門的地方供幼睡覺,每人一塊海綿墊,若幼兒有躺下去20~30分鐘仍未睡著的,他就可以起來出去玩。
當然,每個地區的情況不同,採取的管理方式也不盡相同,我們採用的比較統一、集中的管理體制有自己的原因和優勢所在,但是無論採用何種的管理模式,我們應該記住;家長和學校為孩子的每一次付出,孩子們都會感受到,請用心關愛孩子的成長。